判断力培养之融会贯通、帮助他人成长

作者: shaneZhang 分类: 商学院 发布时间: 2020-07-10 09:28

用什么场景来承载?

老白是某网盘的产品经理。他在产品交互上很专业,用户很喜欢。一年多的时间,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。

一天,大领导找到他:老白,网盘产品每天烧掉300万资金,咱不能一直烧钱呀,你得找找盈利模式。

老白想了一宿,灵光一闪呀:用户这么多资料在我这存着呢,下载限速呀!不交钱,就限100kbps,2G的资料要下载48小时。

此计一出,不到三个月,公司发展了1000万付费会员,年收入20多亿,产品瞬间实现盈利。

老白一战成名。猎头们纷纷找上门来。精挑细选之后,老白判断,工具类产品的生命力并不强,还是社交有前景,于是来到一家做社交的公司。

一入职,老白就惊诧了——你们家产品做得也太差了!有没有点儿商业意识?

企业发红包想定制封面,付费呀!做营销想要加10万好友,付费呀!挨个加群友多累呀,自动加好友,付费呀!

这些建议提上去之后不但没有被表扬,反而还受到事业群老大的不点名批评:新员工不要一进来就哇啦哇啦,先了解清楚业务,再提建议。

老白相当郁闷——我在上家公司可是明星员工,给公司赚了10亿利润。新领导太不尊重人了!

再说了,我自己就是用户,用了你家产品快10年了,你还要我怎么了解业务?

留白3分钟
在进入解答之前,请你自己先花3分钟思考——如果你是老白的好朋友,你会如何帮助他?我们3分钟后再继续。

Come on来帮帮他吧!

限时3分钟
请你判断,为什么老白的建议没有被大领导接受?
[A] 老白是新人,意见不受重视
[B] 老白找出太多问题,让大领导面子挂不住了
[C] 老白风头太劲,杀杀锐气好收服他
[D] 双方的经营理念不同

谢谢大家的热烈参与。恭喜大家运用“经营是什么”,又做出了一次准确的判断!

大领导是对事不对人,双方只是判断标准不同。老白认为经营就是收入增长,而大领导认为经营就是维护命运相关方,尤其是用户的关系。

看到老白一脸愤懑的表情,你为他担心起来。如果老白固守自己的判断标准,无法改变认知,未来还会遇到类似的挫折和挑战。

但你也深知,一个人开心的时候,你说什么都是对的。不开心的时候,你说什么都是错的。所以你没有急着开导老白,而是非常耐心地倾听。

他诉苦,你点头。他激动,你拥抱。他叹息,你敬酒。几轮之后,老白的心情平复了,冷静下来。

你估摸着老白此刻能听得进意见了,打算采取行动。既然问题出在“判断标准不一样”上,把标准统一,不就解决了么!

限时3分钟
如果你打算通过提问,引导老白自己想明白问题在哪儿,你会采取怎样的思路?
[A] 引导老白思考自己的标准是什么,错在哪里
[B] 引导老白思考自己的标准是什么,够不够长远
[C] 引导老白思考自己的标准是什么,领导的标准是什么,有什么不同
[D] 引导老白思考自己的标准是什么,领导的好在哪儿

职场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不同的选择和不同的结果。

这四种处理方式,在不同场景下,都可能解决问题。如果你跟老白关系铁到穿一条裤子,不妨按A或B的方式,直接指出错误,他会愿意听。

如果老白是一个特别好面子的人,AB或许会惹恼他,那么C方式,让老白自己发现差别,自己做选择,可以不伤面子。

而如果老白是一个好学不倦的人,用D方式让老白看到差距,反而会让他燃起“太爽了,又学到了!”的热情。

从普适性上看,方案C可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,因为没有预设“谁对谁错”“谁高谁低”的立场。方案C充分尊重“大家的标准只是不同,没有对错高下。”

这让老白有权利选择,按自己的标准走,还是更换标准。他对自己握有100%的自主权。

聪明的你一眼就看穿了,这背后的“判断标准”,依然是“经营是维护关系”。你愿意真心经营朋友关系,所以会在意他的感受,多过分辨对错。

在你的耐心帮助下,老白很快搞清楚了问题所在。他虚心接受,还很感谢你的倾听、陪伴和引导。

可道理懂了,问题依然没解决,老白有些发愁——坑已经从踩了,怎么处理好跟大领导的关系呢?

限时3分钟
如果老白请你帮着出主意,怎么做才能挽回印象,你会建议他怎么做?
[A] 向大领导道歉,是自己判断失误
[B] 向大领导致谢,帮助自己提升了视野
[C] 背后夸大领导有格局,还帮助自己提升了视野
[D] 向大领导道歉,是自己判断失误,抄送同事群组

我们依然用“领导是你成就事业的最大帮助者”来撬动判断力。

大领导的不点名回应,最终启发了老白,这就是帮助。既然是帮助,致谢是一种常见的应对。

那应该一对一致谢,还是逢人就夸大领导来致谢呢?这取决于我们对“领导是你成就事业的最大帮助者”的理解。

如果我们认为“领导是我成就事业的最大帮助者”,同时也是“同事成就事业的最大帮助者”,我们背后夸大领导的举动,就是在帮助他树立“帮下属成就事业的最大帮助者”形象。

你帮大领导树立威望,价值最高。向大领导致谢,价值次之。向大领导道歉,价值再次。

用了你这条建议,大领导果然改变了对老白的固有坏印象,并更愿意出手指点,慢慢的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。

老白在产品专业上的能力很快发挥出来,在经营理念一致的情况下,做出很多开创性的设计。

他提出并主导了将个人用户不堪其扰的营销行为,转移到企业版App,还个人用户一片清净。

看到老白打开事业空间,你真心替他高兴。老白有你这样的朋友,真的好幸福呀!

成长加速七要素揭秘:即时反馈

在开营仪式我们讲到,成长加速环境由七个要素构成:

体育界里,如果我们买一本书回来,或者对着林丹的教学视频学怎么打羽毛球,成为羽毛球高手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,除非天赋异禀。

我们需要在教练陪伴下,每当做出一个动作,他跑过来指出——这里手腕要再往里扣一点儿,然后左腿要往前多垫半步,并且刚才你起步晚了,对方挑球的瞬间,你就要跟进。

即时反馈#实现了短得多的迭代周期,让我们自我迭代的频次大大提升,促成飞速成长。

然而在职场中,大多数岗位都不具备#即时反馈#。若一个人认为“领导是给我安排工作,督促我完成的人”,并在100个场景里做出不利的判断/决策,并不会有一个人跑过来提醒他——哥们/姐们,你踩坑了。

也不会有人帮助他把一系列事情综合起来分析:看似踩了几十个坑,根源上其实是同一个,就是对“领导跟你到底是什么关系”有误解。只要把这条认知刷新,判断力噌噌噌就上来了。

于是我们就像老白那样,在职场里以伤养战。我们在一系列错误的判断积累相当时间后,通过被领导骂、被客户投诉、被用户喷、被合作方踩来获得成长。

而常见的成长方式,例如上课/看书/听音频,都是单向的输出,并不具备#即时反馈#的要素,也就很难帮助我们发现——哦,原来我做的这个判断/决策,在这个点上可以优化。

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个计算:
方案A# 你每天都获得“哪里有偏差/哪里可以做得更好”的即时反馈,成长0.2%
方案B# 你每天都读书/上课,获得知识后自己摸索做判断/决策,一段时间后踩坑,复盘反思,成长0.2%,假设通过踩坑获得反馈的周期只需要7天

一年后,方案A的成长是1.002的365次方 = 2,而方案B的成长则是1.002的52次方 = 1.1。方案B要获得方案A一年的成长需要多久呢?7年。

系好安全带啊,我们来问自己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,尽可能1分钟以内做出判断:

限时1分钟
如果你希望领导每天花30分钟指导你,给你即时反馈,你认为花多少钱买领导的时间,领导会愿意这么做?假设指导时间是一年。
[A] 3万
[B] 5万
[C] 10万
[D] 花再多钱可能领导也不愿意
[E] 领导没能力给出正确的即时反馈

我们都希望身边有个人,能给到我们高品质的即时反馈,帮助我们加速成长。在起明,我们通过晨练+导师的方式,来实现高品质#即时反馈#。

晨练解决共性需求的即时反馈,例如怎么做好职业规划、怎么做好时间管理、怎么做业务创新、怎么做团队协同、怎么做人才选用育留乃至于行业理解、战略、商业模式等等。

比如大家认为最简单的开会,其实不简单。要开一场能撬动业绩增长的有效会议,从头到尾要做的动作,我们拆解成整整20次晨练,60个场景,240种潜在可能的动作,每一项都要做反馈和分析。

而导师则解决个性需求的即时反馈。总会有一些对你而言非常重要的问题,却刚巧没在晨练里涉及到,这就需要导师做个性化指导,给出反馈。

比如在联想三年升三级的闫文林,他就通过请教导师,自己做的全国推广方案有哪些盲区,从而实现了产品线业绩增长150%。

如何用好这唯一一次的导师辅导机会?

建议1:主动加陪跑教练微信,跟导师预约时间

这几位导师都奋斗在行业一线,只有周末有少量时间。我是刷脸把他们邀请过来的。今晚21点,陪跑教练会公布获得一对一指导资格的学员,跟导师的配对,并指定对接的陪跑教练。

我们建议你看到名单第一时间主动加陪跑教练,由陪跑教练帮你引荐给导师,预约好沟通时间。

建议2:请导师帮你做复盘指导,而不是答疑

如果我们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,导师帮你解答,当然有价值。但你也就失去了#即时反馈#的机会。你只收获了解决一个问题的#鱼#,而放弃了潜在解决100个问题的#渔#。

两个帮助你获得更大收获的小技巧::
1)选重要的事。你操盘过的一次关键事件,它对你的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
2)做详细描述。从事件起源、目标,你拟制的策略/计划,采取的行动,到实现的结果,以及你个人的复盘,越详细越好

建议3:试着跟导师交朋友,留有未来请教的可能

如果导师的指导让你受益匪浅,不妨写一份简短的感谢,你在哪些地方获得了点拨和提升,发给导师。这会让你跟导师建立联系,哪怕训练营结束了,未来还有请教的可能。

判断力加速小结

我们学了什么呢?定价?上下级关系?怎么做产品?怎么帮助朋友?都不是。

这些只是道具而已。我们随时可以把定价、上下级关系替换成计划管理、业务创新、跨部门沟通甚至谈恋爱、吃美食,教学效果是一样的。

在金庸先生的《倚天屠龙记》里,有这么个剧情:

张三丰被偷袭,张无忌替他出战。张三丰现场演示了太极剑之后,问张无忌:你还记得多少?

张无忌:忘记了一小半。
……
老张:现在呢?
小张:全忘了。
老张:不错不错,忘得真快!!

这叫做“得神忘形”,是学习能力强的体现。

那这周我们真正训练的“神”是什么呢?我们简单回顾一下:

Day1,我们从把很多事当作个案,每件事单独培养判断力,培养出觉察——我有判断事情的标准吗?如果没有,要先解决标准的问题,才能一劳永逸。判断力上了一个台阶。

Day2,对一类事建立标准,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。通过迁移生活经验,我们缩短了建立标准的时间,使判断力加速。判断力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
Day3,我们不满足于“有没有标准”,开始思考“标准够不够好?还能不能更好?”,这牵引我们不断升级判断力,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
Day4,如果反复运用Day1~Day3的组合拳*100次,我们将在很多领域积累出判断标准。这时就要做瘦身,用一项触及本质的标准,代替N项浮于表面的标准。

Day5,在我们先做到自己在某类事情上的判断力连续提升了5个级别后,我们尝试去帮助别人。通过识别出他人的判断标准,并引导对方完成刷新,我们完成了漂亮的一击。

感悟总结
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如果有其他问题请联系博主QQ(909491009)或者下方留言!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