决策力培养之谁的决策力更强?

作者: shaneZhang 分类: 商学院 发布时间: 2020-07-13 09:31

今天我们先热热身,做一个简单的训练——在一群人里,怎么评估谁的决策力更强呢?

为什么要做这件事?

如果你是管理者,你会需要在下属中挑选最有潜力的人才。如果你是明日之星,你也会需要跟对一个足够强大的老板,顺势而起。

看人的本领,最核心就是看——他的决策力强不强?找对人,遇到什么事都总有办法能搞定。没找对人,再简单的事,他都能给你办砸了。

跟对人也一样,最核心也是看——他的决策力强不强?跟对人,你可能只需要十年就达到很多人一辈子也到不了的成就。跟错人,你可能会辜负几段青春。

如果你能大致评估出一个人决策力在什么水准,就能避免在用错人/跟错人上蹉跎时光。

用什么场景来承载?

主题有了,用什么场景来承载呢?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:重要且低频。

重要,是这件事有价值,值得我们投入宝贵的时间去评估它。

低频,是这件事通常不会出现。正因为很少见,当它出现时,才会考验我们的决策力。

你是一家职场教育机构的市场负责人,公司的定价很有意思:基础学费+效果分成。

比如一位学员原来年薪20万,如果学完之后增加到了30万,就收取增幅的10%,即1万元,作为效果分成。

这个定价受到了学员的欢迎:教得不好,你就没钱赚呀,你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提升教学效果呀!

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你出了个难题——一部分学员在疫情前刚涨完30%-50%的工资,疫情出现后企业号召员工降薪,又给降回去了。

这些先升后降,年薪涨幅归零的学员,该不该收效果分成呢?如果收,怎么收呢?

八仙过海的方案

团队纷纷出谋划策:

A君说,既然咱们是按年薪增幅收,年薪没增长,就不应该收啊!

B君说,年薪是增长了的,只是短期里受了影响,我觉得应该等到年底看工资有没有恢复。如果恢复就收,没有恢复就不收。

C君说,学员遭受了损失也不容易,我们应该跟学员命运与共,不收钱。

D君说,效果分成看的是效果。年薪是增长了的,说明有效果。有效果就应该收费。

好像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?那到底谁的决策更合理呢?

Come on,该你表演啦!

限时3分钟
请你判断,从这四位的方案看,#在这1件事上#,谁的决策力更强?
[A] A君
[B] B君
[C] C君
[D] D君

谢谢大家的热烈参与。评估一个人的决策力是千古难题,好在我们在《驾驭能力百倍成长的底层原理(上)》找到一把钥匙。

我们来试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好不好——把他们的思维是如何运行的,画出来!

先看A君。A君的思维过程是:规则是按年薪增幅分成->没增长就不分成,如下图所示:

这是典型的认知级思维方式:看到一件事,就简单粗暴的直接给出方案。

再看D君。D君的思维过程是:规则是按年薪增幅分成->之所以按年薪分成收费,是因为培养有效果,为用户创造了价值->年薪增长30%-50%,说明培养有效果,为用户创造了价值,那就该收费。

这是典型的理解级思维方式:先搞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条规则,遵循的规律是什么,再根据规律做决策。

雷军经常讲“顺势而为”,他说的“势”是产业大势,遵循大势乘风破浪,逆势而为苦苦支撑。

我们的工作里也有“势”。遵循规律做决策,就是“顺小势而为”,更容易取得好的结果。违背规律做决策,就是“逆小势而为”,可能会面临不愿看到的结果。

既然D君的方案比A君是在“决策层级”上就高出整整一级,我们是不是已经有结论了呢?不急,还有B君和C君没看呢。

B君的思维过程则分成两部分,如下图所示:

一方面:规则是按年薪增幅分成->之所以按年薪分成收费,是因为培养有效果,为用户创造了价值->年薪增长30%-50%,说明培养有效果,为用户创造了价值,那就该收费。

另一方面:学员年薪受疫情影响,先涨后降->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,年薪还有可能恢复->所以年薪到底涨没涨,要到年底再看。

所以B君综合以上,决定等年底看情况,如果年度薪酬有增长,就收。没增长就不收。

我们看到,相比D君,B君的认知和理解更全面,所以决策也更全面。

方案比较到这里,应该说B君的决策已经比较优质了。但咱们也别急,给每个人都公平的表现机会,我们来看看C君。

C君的思维过程是嵌套式的,非常有意思:规则是按年薪增幅分成->之所以按年薪分成收费,是因为培养有效果,为用户创造了价值->(二次深挖)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收费,是因为要跟用户打造命运共同体->用户受疫情影响蒙受了损失,企业要跟用户共命运->决策:不收费。

用一张图来表达就是:

是不是很好玩?原来从不同方案里可以挖出这么多东西来!原来我们还可以透过方案,看到一个人的思维是如何运行的!

当然,这只是#在这1件事上#,ABCD四个人的思维差异,并不能说明谁比谁就更胜任岗位,那需要几百件事来长期跟进才能下结论。

Come on,来加速吧!

限时3分钟

快下班了,领导急匆匆回来,一脸焦急的模样。他拉着你和另外几个同事加班赶一个加急的文件。熬到大概半夜两点,领导年纪大了,犯困,就先去眯一会儿。

他跟你说,一做出来马上喊他。到了大概三点半,你做完了。你看领导睡得很沉,明显是疲劳过度。此时你会怎么做?
[A] 马上把领导叫起来
[B] 试着轻轻喊一声,没醒就算了
[C] 等到早上六点,喊领导起来
[D] 让其他同事先回去休息,你等领导醒来

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不做分析,留给大家思考。

如果你能够去把四个决策背后,认知-理解-决策分别是如何发生的,做一做推演,就会比获得所谓的“解答”收获大十倍。

因为那意味着,你即将换位到四个不同的人身上,分别把他们的思维是如何运行的搞明白。这就为我们明天的训练——将高手的思维变成自己的“吸星大法”,打下基础。

即时复盘

如你所见,这次晨练是承上启下的。它继承了上周“判断一件事,首先要有标准”的成果,又开启了本周“决策力由是否遵循规律、遵循怎样的规律决定”。

我们发现,如果用“认知-理解-决策-行动-复盘”,把每个方案背后的思维过程画清楚,很多决策难题就迎刃而解了:

1)认知-决策的思维方式,决策质地很普通,因为它跳过了理解这一步,没有遵循任何规律。不遵循规律,决策就是在拍脑门,到底行不行只能靠蒙

2)认知-理解-决策的思维方式,做出的决策好不好,看遵循怎样的规律。如果遵循错误的规律,决策质地也不行,那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

为啥案例里没有这个情况咧?因为这家教育机构的团队很优秀呗!

3)同样满足认知-理解-决策的情况下,能从更全面的认知和理解出发,做出的决策会更全面

4)如果能深挖认知/理解,尽可能去触及事物的本质(还记得上周四的晨练吗?越触及本质的标准,撬动的判断力越大),做出的决策质地,品级会更高

我们可以用一张图看懂,提升决策力的路径是怎样的:

如何用本次训练创造10000元收益

我们常常需要做决策。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成员,如果能借助团队的智慧,实现1+1>3,就能充分发挥团队协同的价值,撬动团队的智慧杠杆。

这个过程中,最难的部分是——每个人说的方案貌似都有些道理,如何集众家之长找到#最佳方案#,而又避免因为声音多了,反而更难决策了?

多数情况下,很多团队的#创意择优#是直接对N个方案进行投票,票高者入选。我们通过今天的晨练也看到了,这种做法的成功率并不高。

如果我们能循序渐进地分成三步来做,#创意择优#将大大提升:

Step1 邀请团队成员分享方案,并补充,是遵循什么规律设计出来的方案

Step2 先不对方案本身进行对比,而是对规律排序,大家认为哪些规律比另一些规律更有价值;如果有数据能证明一些规律比另一些规律更有价值,就更好了

Step3 将遵循较优规律设计出来的方案进行对比,考量成本/收入/效率/品质/体验/风险等

如果你是管理者,将以上#创意择优#的方法引入团队,每个人都会获得加速成长,你就把今天晨练的汗水,转化为了整个团队的收益。

今日加速

决策行不行:要想做出有效决策,就需要先找到事物遵循的某项规律,遵循规律做决策,而不是拍脑门。

决策好不好:要想做出高质地的决策,就需要深挖认知和理解,尽可能找到触及事物本质的规律,遵循越贴近本质的规律做决策,决策品级越高。

思想与感悟
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如果有其他问题请联系博主QQ(909491009)或者下方留言!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